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高敬)22日,第二輪第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小興安嶺是重要的天然生態屏障。督察組在黑龍江發現,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沾河林業局有限公司管理區內自2016年以來,毀林種參面積1.6萬余畝,違規在防火隔離帶種參面積1.1萬余畝,小興安嶺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五大連池市有關部門對2018年6月以來的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種參問題不管不問,接到沾河公司關于“違規在大沾河保護區內整地種參100公頃”的情況報告后,遲遲不予處理。
督察組在貴州發現,黔南州羅甸縣蒙江壩王河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非法捕撈問題突出。2016年3月以來,羅甸縣未開展專題論證,即在蒙江壩王河保護區實驗區內違規推動并實施八吝大壩工程,對壩王河進行人工截流蓄水。2019年,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先后兩次致函羅甸縣要求立即停工并限期整改,但該縣仍置若罔聞,執意推動大壩工程違規建設,嚴重影響保護魚類及其生存環境。
在陜西,督察組發現榆林市一些地方淘汰落后蘭炭產能搞變通。由于金屬鎂生產配套的蘭炭單爐規模普遍達不到國家產業政策要求,部分企業把幾臺應予淘汰的小炭化爐的爐體簡單作物理連接后,“包裝”成一臺看似產能“合格”的炭化爐,各小爐實際還是彼此獨立,以此蒙混過關,逃避關停淘汰。截至督察組進駐,僅府谷縣就有23家金屬鎂企業的349臺單爐產能小于7.5萬噸的蘭炭裝置仍在違規生產。
在寧夏,督察組發現中衛市中寧縣北部山區部分礦山企業非法越界開采行為多發。中寧縣銅鐵溝陶瓷黏土礦的礦業權面積僅6.9畝,越界開采達182畝,超礦業權面積26.4倍;同時還違反采礦許可證關于開采深度為3至10米的規定,實際開采深度達35米左右,嚴重破壞山體自然地貌。中寧縣平塘湖溝白土崗子石料廠超礦業權面積12.4倍。地方有關部門審核把關不嚴,仍為上述礦業企業延續礦業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