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2月23日電 題:寧夏賀蘭山生態延伸區:多座礦山越界開采,山體“傷痕累累”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周聞韜
在賀蘭山重要生態延伸區內,多座礦山越界開采,有的實際開采面積超礦業權面積20余倍,給山體留下一道道“傷疤”;一些礦山“攤大餅”式違規占用土地堆放石料和裝備,數百畝天然牧草地不見蹤跡——這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隨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寧夏中衛市中寧縣走訪期間看到的情景。
督察組認為,當地礦山非法開采破壞生態問題比較普遍,礦山執法監管不力,生態環境治理恢復需付出巨大成本。
12月12日拍攝的中寧縣馬道梁北部歷史遺留礦山。(督察組供圖)
多處礦山越界開采,山體千瘡百孔
中寧縣地處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帶,其北部山區為賀蘭山余脈,屬于賀蘭山重要生態延伸區,南部山區為羅山余脈,境內石膏、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當地共有礦山企業83家,主要為露天采場。近日,記者隨督察組多次驅車前往礦區實地摸排。
在中寧縣平塘湖溝白土崗子石料廠,一處礦權范圍外的山體被大規模開挖,千瘡百孔。記者看到,開挖后的礦山西北兩側形成高陡邊坡,留下大面積裸露巖石。
據石料廠負責人介紹,該廠建于2006年,他2018年從前任礦主手中買過礦權后繼續開采,設計年產建筑用砂石料5萬噸,礦業權面積為16.65畝。經過現場踏勘及調閱衛星遙感歷史影像比對,督察組認定越界開采207畝,超礦業權面積12.4倍。
中寧縣平塘湖溝白土崗子石料廠一座堆放廢渣的“小山”。(新華社記者周聞韜攝)
在礦區南部,散布著一座座堆放成品料及廢渣的“小山”,部分覆蓋著篷布,風吹過后塵土飛揚。這些“小山”所在位置原本是天然牧草地,如今已看不出有植被生長的痕跡。該處堆場面積達570余畝,至今未辦理臨時用地手續。
經進一步調查發現,中寧縣境內14座持證在產礦山中有6座存在越界開采行為,堆場違規占地現象普遍。該縣銅鐵溝陶瓷黏土礦礦業權面積僅6.9畝,越界開采達182畝,超礦業權面積26.4倍。野蠻開采形成一處深約35米、寬約170米的巨大陡坡,且非法占地約249畝,還將30余畝山體推平后用于非法采礦區域回填覆坑。
12月11日拍攝的銅鐵溝礦。(督察組供圖)
還有部分礦山以臨時占地名義進行非法開采。位于中寧縣南部山區白馬鄉的大石子溝北砂礦,采礦權人為中寧縣一家國資企業;今年7月,該礦以臨時用地名義,將開采礦權范圍外西側山體60余畝“合法化”。2020年4月以來,白馬鄉小石子溝砂礦共申請獲得93.69畝臨時用地權,但目前實際占地達140畝,存在“批小用大”問題。
據專家介紹,中寧縣年平均降雨量僅200毫米左右,現有礦山多位于典型的干旱剝蝕、風蝕地貌區,山體土質疏松,存在滑坡、崩塌風險;原生植被承擔著防風固沙等重要作用,地表裸露會導致風蝕加劇,地形地貌破碎,恢復難度大。越界開采和違規占地行為疊加,使原本脆弱的生態不堪重負。
礦山執法監管不力,生態修復治理滯后
記者注意到,中寧縣礦山違法行為頻發,既與礦企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有關,也暴露出當地礦山執法監管不力的問題。部分礦企雖多次違法但采礦期限仍被不斷延長。
《寧夏回族自治區礦產資源管理條例》規定,個體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為1至3年。梳理各礦企提供的采礦權期限證書可以發現,部分礦企在嚴重違法行為尚未整改期間,其采礦權仍被續期。
平塘湖溝白土崗子石料廠2020年7月曾被行政處罰,但去年其采礦權期限還被再度延長至2022年。
對此,中寧縣自然資源部門一名工作人員承認,“受基層技術、人員保障短板等制約,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較弱,巡查不到位問題長期存在?!?/p>
督察組還發現,中寧縣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問題較為嚴重,部分采空區遺留有高陡邊坡及危巖體等地質災害隱患,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明顯滯后。
中寧縣余丁鄉馬道梁一處石料礦非法開采破壞山體約160畝,該礦雖已經停產,但部分生產設施和建(構)筑物未按要求拆除,大量廢渣尚未清運。
嚴防違法“破窗效應”,加大懲治力度
督察組認為,中寧縣對礦山開采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問題重視不夠,對非法采礦行為長期監管不力,在礦業權延續審批工作中審核把關不嚴,礦山山體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突出,生態修復治理工作推進遲緩。
記者采訪了解到,中寧縣開采礦山已有60多年歷史,一些礦山經過多次轉手,礦主間對違法開采行為互相效仿,導致相關問題長期累積,形成惡性循環。一名督察組成員表示,生態脆弱地區礦山監管部門如果不能嚴格執法,問題將不斷普遍化、惡化,應警惕因不良現象被放任而誘發仿效甚至變本加厲的違法“破窗效應”。
白土崗子石料廠長期違規占用天然牧草地情況。(督察組供圖)
專家指出,中寧縣礦山多為建筑石料,礦山數量多、規模小,以出售原礦和初級礦產品為主,礦產開發利用方式粗放,資源利用率低,經濟效益和安全生產條件差,需要進一步加大礦業結構調整力度。
《中寧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提出,2020年底全縣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率達到60%,但目前僅完成40%左右。中寧縣有關方面介紹,該縣現有歷史遺留廢棄礦山138座,2020年底地質環境需恢復治理面積約2981.33公頃,目前的調查程度和資金投入遠不能滿足全面治理需要。
截至目前,當地多家存在問題的礦山已被關停。中寧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強源頭治理,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科學規劃布局礦山開發,嚴控新增礦山,提升開采集約化程度,加快歷史遺留礦山治理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