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1月6日電 周末的時候,塞爾維亞人弗拉丹·米哈伊洛維奇總喜歡到斯梅代雷沃市的多瑙河畔走走。他就職的斯梅代雷沃鋼廠的碼頭就在這里。每當想起這座鋼廠的興衰起伏,他就會感到它如同一首“交響曲”在心中久久回響。
這座位于多瑙河畔的鋼廠成立于1913年,是米哈伊洛維奇工作了近30年的地方。他剛入職時,作為該國唯一一家國有鋼廠,斯梅代雷沃鋼廠被譽為“塞爾維亞的驕傲”。但是,由于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管理不善等原因,鋼廠一度陷入困境,瀕臨倒閉。
?
2021年11月26日,河鋼集團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首席運營官弗拉丹·米哈伊洛維奇在斯梅代雷沃的辦公室工作。新華社發(內馬尼亞·恰布里奇攝)
現年57歲的米哈伊洛維奇不久前在辦公室接受記者采訪時說:“90年代初,我從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畢業后,在斯梅代雷沃鋼廠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那時候我們在生產方面遇到很多問題,特別是在原材料采購上?!?
2003年,一家外國鋼鐵公司接手鋼廠,但這并未帶來多少改變。2012年,這家外國公司以1美元的價格將鋼廠售回給塞爾維亞政府。
“我們當時非常擔心自己的生活,擔憂工廠是不是會倒閉,完全看不到工廠的未來?!彼姑反孜咒搹S熱軋廠副總經理伊萬·馬特科維奇去年說。
鋼廠的經營在2016年出現了轉機。中國河鋼集團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并結合自身發展,以4600萬歐元收購了當時連續虧損7年的斯梅代雷沃鋼廠,成立了河鋼集團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河鋼塞鋼)。
?
這是2021年8月16日拍攝的河鋼集團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新華社發(河鋼塞爾維亞有限公司供圖)
同年6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觀河鋼集團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習近平指出,今天,中塞企業攜手合作,開啟了兩國產能合作的新篇章。這既是對兩國傳統友誼的延續,也體現了雙方深化改革、實現互利共贏的發展決心。中國企業一定會與塞方同行精誠合作。我相信,在雙方密切合作下,斯梅代雷沃鋼廠必將重現活力,為增加當地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塞爾維亞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河鋼塞鋼首席運營官米哈伊洛維奇作為員工代表之一,受到習近平主席的接見。盡管訪問已過去5年多,他依然對當時的情形記憶猶新。
米哈伊洛維奇說:“我們所有斯梅代雷沃鋼廠的人都非常興奮!當時,我向習近平主席保證,所有人都將全心投入、努力工作,利用這座工廠百年歷史積累下來的經驗,盡一切努力讓這個項目取得成功?!?
?
2021年5月17日,工人在河鋼集團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工作。新華社記者 石中玉 攝
為了讓鋼廠扭虧為盈,河鋼制定了“用人本地化、利益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三個本地化”原則。
保障鋼廠5000多名員工就業,做到“鋼廠原有職工一個都不少”,是“用人本地化”的第一步。河鋼集團只從中國抽調9名管理和技術骨干組成了管理團隊,其余全部為本地員工。
河鋼保留全部塞方職位的做法,讓員工們感到安心,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生產當中。
鋼廠工人達尼耶爾·格拉瓦什去年說,8年前和現在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澳菚r候我們沒有未來,不知道將來會怎樣。自從新的管理層到來后,我們有了保障,包括我們的崗位和薪水?!?
除“用人本地化”外,河鋼集團還利用自身上下游渠道優勢,大幅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并成功把成品銷往歐洲各地。
?
這是2021年5月17日拍攝的河鋼集團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內部。新華社記者 石中玉 攝
河鋼塞鋼首席技術官趙凱星去年說:“在鋼廠的設備、服務及原材料采購上,主要以歐洲采購為主,真正實現效益的本地化。”
鋼廠實行一系列有效措施后,短時間內就扭轉了連續7年虧損局面。2018年,鋼廠年產177萬噸鋼,創下建廠105年來最高紀錄,當年實現收入10.5億美元,一舉成為塞爾維亞第一出口創匯大戶。2020年,鋼廠連續3年蟬聯塞爾維亞最大出口企業。
2019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強調,我期待著同大家一起,登高望遠,攜手前行,共同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的美好未來。斯梅代雷沃鋼廠的巨大變化,正在展現這樣的發展現實。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2021年2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公司挽救了這座瀕臨倒閉的鋼鐵廠,并且保留全部5000個工作崗位,加上合作伙伴,一共可以提供5萬個崗位,對于塞爾維亞這樣一個體量相對較小的國家來說,這個數字巨大?!?
作為鋼廠的員工,米哈伊洛維奇對河鋼塞鋼在短時間內取得這樣的成績感到自豪。“你能想象嗎?短短的5年半時間里,一家瀕臨倒閉的工廠,將要成為歐洲地區最棒的工廠之一。”
?
2020年3月26日,中國河鋼集團捐贈的抗疫物資運抵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新華社記者 石中玉 攝
在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河鋼塞鋼也自覺擔負起社會責任。近年來,公司投入上百萬美元為當地修建道路、為村莊供水、捐資助學……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這首多瑙河畔的中塞“鋼鐵交響曲”正不斷演奏出新的動聽旋律。
總策劃:周宗敏
監制:倪四義、班瑋、陳贄
制片人:孫志平
策劃:米立公、魏建華
統籌:秦大軍、韓珅、王志斌、李薇、謝鵬、齊紫劍、閆珺巖、韓墨、余忠穩
記者:石中玉、張玥
報道員:內馬尼亞·恰布里奇、王韡
編輯:羅林嵐、劉潤芝、?,|、梁毅、王玉、劉江、張大成、程大雨、唐志強
配音:董千齊
包裝:夏勇
新華社國際部、音視頻部、攝影部聯合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