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北京朝陽路,觀華國際影城,春節檔電影《長津湖水門橋》海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毫無懸念,許多人朋友圈曬過的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摘下了虎年賀歲檔的“頭牌”。
2月7日,國家電影局公布的今年“春節檔”票房數據顯示,《長津湖之水門橋》取得了25.28億元的成績,而整個“春節檔”票房也達到了60.35億元。另外,官宣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表述,影史“春節檔”票房第二。影史兩個字妥妥地勾起了許多人對“春節檔”電影的回憶。
那么,“春節檔”到底有著怎樣的影史?這些年,“春節檔”又發生了哪些變化?而你是否還記得,在上一個虎年,走進電影院看了哪部電影?如果印象已經模糊了,沒關系,跟著我們的梳理,一起來場12年間“春節檔”的光影穿越吧。
2010年,農歷庚寅虎年。
這一年,國內電影市場的焦點還是“賀歲檔”。元旦后的第一個工作日,1月4日,《阿凡達》登陸內地院線。這部由卡梅隆歷時14年打造出的3D大片,在上映后以摧枯拉朽之勢,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幾乎霸占了全國各大影院的銀幕,并刷新了當年內地電影票房的記錄——13.4億元。這一記錄,直到4年后,才被《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打破。
在上映10年后,《阿凡達》在內地電影市場進行了重映。圖為2021年3月21日,北京英皇電影城的《阿凡達》觀影提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破紀錄的票房也第一次讓市場真正關注到了“春節檔”的商業潛力。
相對于年三十到初六的“春節檔”七天檔期,在2010年前后,“賀歲檔”作為商業片角力的主戰場,有著更為寬泛的時限——業內的共識是,每年的11月底到次年3月初。在接近一個月的檔期內,《阿凡達》的熱度一直延續到春節期間,七天春節假期貢獻了超過1億元的票房,在成為檔期“頭牌”的同時也帶火了整個“春節檔”的大盤。
2010年,“春節檔”整體票房達到了3.39億元。
當然,《阿凡達》帶給內地電影市場的意義還不止是商業上的成功,在促使人們在春節期間走進影院的同時,也拉開了內地影院銀幕建設的序幕,尤其是3D銀幕。據統計,在該片上映前后的半年間,全國影院僅3D銀幕數量就從330塊躍升至970塊。來自國家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新增銀幕6667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82248塊,繼續穩居全球第一。
《阿凡達》之后,“春節檔”的再一次質變是2013年。
2013年2月10日,農歷壬辰龍年大年初一,周星馳執導的電影《西游降魔篇》在這一天上映。伯樂營銷創始人張文伯回憶,原本因制片進度不得已才選擇“春節檔”的《西游降魔篇》,卻意外在全國引發了觀影“狂潮”——影片一舉打破了同期多項華語片的內地票房紀錄。
圖為2012年11月20日,電影《西游·降魔篇》發布會現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3年的大年初五,情人節,《西游降魔篇》單日票房突破1.22億元,成為“春節檔”首部單日票房過億的華語片。該片最終在“春節檔”七天里豪取5.3億元票房,并將整個檔期的總票房拔高至7.8億元。
此后,“春節檔”華語片開始占據主導力量。2014年,《西游記之大鬧天宮》《澳門風云》;2015年《天將雄師》《狼圖騰》;2016年《美人魚》;2017年《西游伏妖篇》《大鬧天竺》……春節檔的票房也開始不斷攀升,2014年14.5億元,2015年18.1億元,2016年30.8億元……2021年78.22億元,2022年60.35億元。
2018年是“春節檔”的第三次質變。
2018年2月16日,農歷丁酉年大年初一,這一天上映的《紅海行動》在一眾喜劇題材中成為了一匹票房黑馬,并成功把戰爭題材的“新主旋律”電影拉進了“春節檔”,最終與《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各擅勝場,拿下了當年“春節檔”票房第三的成績。這一年,人們在記住《紅海行動》的同時,也記住了一位導演的名字——林超賢。這個名字,幾年后,又出現在了“長津湖”系列的兩部作品中。
張文伯表示,《紅海行動》的意義在于,讓“春節檔”的電影題材進入“爭鳴齊放”時期,不再扎堆喜劇。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春節檔”票房“頭牌”《流浪地球》是科幻片;2021年《唐人街探案3》,懸疑片;2022年《長津湖之水門橋》,戰爭片……
未來,“春節檔”還會迎來哪些題材,竄出哪些黑馬?目前,無法預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春節檔”已經成為國內電影市場最為重要的商業檔期之一,也成為了各種類型電影追求創新與突破的實驗場。(【財經翻譯官】黃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