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4)》(以下簡稱《藍皮書》),從大氣圈、水圈、冰凍圈、生物圈和氣候變化驅動因子等方面集中呈現我國及全球氣候變化狀態的最新監測信息。
《藍皮書》指出,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中國氣象局全球表面溫度數據集分析表明,2023年全球平均溫度為1850年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高值,最近10年(2014年—2023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1850年—1900年平均值)高出約1.2℃。2023年亞洲區域平均氣溫較常年值偏高0.92℃,為1901年以來第二高;2023年我國地表年平均氣溫較常年值偏高0.84℃,為1901年以來最暖年份。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我國極端高溫和極端強降水事件趨多趨強,極端低溫事件總體減少;北方地區平均沙塵日數呈顯著減少趨勢,近年來達最低值并略有回升;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登陸我國臺風的平均強度波動增強。
全球海洋變暖顯著加速,海表溫度和海洋熱含量再創新高,全球平均海平面持續上升。我國沿海海平面總體呈加速上升趨勢,2023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1993年至2011年平均值偏高72毫米。我國地表水資源量年際變化明顯,2023年較常年值偏少5.7%;近20年青海湖水位持續回升,在2023達到3196.6米,已超過20世紀60年代初期水位。
全球冰川消融加速,處于高物質虧損狀態。北極海冰范圍呈顯著減小趨勢。我國西部山地冰川呈加速消融趨勢。2023年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物質平衡量為有連續觀測記錄以來第二低值,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東、西支末端退縮距離均為有觀測記錄以來最大值。青藏公路沿線多年凍土退化明顯,2023年多年凍土區平均活動層厚度為260厘米,是有連續觀測記錄以來最大值。
我國植被覆蓋整體穩定增加,呈現持續變綠趨勢。2000年至2023年,我國年平均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呈顯著上升趨勢,2023年我國平均NDVI值達2000年以來第三高。我國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趨勢。區域生態氣候狀況趨好,2023年我國沿海紅樹林面積已基本恢復至1990年水平。
《藍皮書》顯示,全球主要溫室氣體濃度逐年上升,2022年全球大氣平均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濃度均達到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2022年青海瓦里關大氣本底站大氣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年平均濃度與北半球平均濃度大體相當,均略高于當年全球平均值。我國氣溶膠光學厚度總體呈下降趨勢,2023年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和黑龍江龍鳳山區域大氣本底站氣溶膠光學厚度較2022年均略有降低,其中上甸子站和臨安站均為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低值。
自2011年起,中國氣象局連續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年度報告14期,以翔實的科學監測數據,系統反映我國及全球氣候變化的事實和趨勢,推進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