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6月28日電 題:當香江青春旋律融入國家澎湃樂章
新華社記者褚萌萌
歲月流經四季,邁向26歲的香港特區青春正好。
2022年夏天,炎熱的香港添了一絲“涼爽”:北京冬奧會香港代表團旗手朱定文從冰雪賽場回到家鄉,面向市民創辦了速度滑冰學院,將冰雪激情延續。
這年秋天,寧夏平原一片金黃。扎根鄉村一年的港青選調生湯振威迎來了收獲季:他的皮膚變黑了,學會了西北話,還幫村子引進了新作物。
冬去春來,重慶城區張燈結彩。2023年內地春運期間,定居山城的港青劉家維首次以華夏航空機長的身份帶隊執飛,護送千百旅客的旅途。
轉眼又入夏,2023屆港生江陽從北京大學畢業了。過去一年,他把自己為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而創作的歌曲《紫荊》唱響在校園內外的許多舞臺上。
這一年,在神州大地上,許多香港青年將個人的成長譜寫成動人旋律,融入國家發展的澎湃樂章。
夢想的上行音階
夢想會長大嗎?一直懷有籃球夢的陳廣鍵說:會!他的夢想,就從自己打球,變成了帶領成百上千個孩子打。
陳廣鍵參加籃球賽留影(6月20日攝)。新華社發
2016年,這名身高1米95的香港青年選擇到華僑大學讀書,主要是“好鐘意”學校實力強勁的籃球隊,想多些打球的機會。
“報到后的第一感受是內地的校園好大啊。”陳廣鍵回憶。大的不只是物理空間,更是視野和格局:求學期間,他系統學習了體育教學,還在球場上與海內外眾多業余、專業運動員切磋交流。
正是在學校的積累,讓陳廣鍵確立了長遠規劃。畢業后他來到深圳,打算將愛好發展成事業,創辦起自己的籃球培訓機構。他細數在內地創業的優勢:國家越來越重視體育教育、內地市場前景廣闊、創業起步條件友好……
在深圳,從1名學生擴展至800多名學生,陳廣鍵只用了不到半年。
和陳廣鍵一樣,越來越多香港青年在國家發展的進程中實現人生理想。
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正是一處典型的港青圓夢之地。這個“港青內地發展第一站”已孵化出300余個香港創業團隊:設計師鄧卓越在此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設計出民族娃娃IP;從事環保行業的余廣滔看到內地多城市推行垃圾分類的商機,研制出用生物技術處理有機廢物的方法;姚震邦以獲得專利的人員安全管理產品承接到一個重要項目——深圳首條海底隧道工程……
全國范圍內,“中央惠港青年八條”持續發力,各級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在越來越多省份設立,公務員及一些需要資格認證的職業在多個大灣區內地城市陸續向港澳青年開放。作為響應,香港特區政府近年來相繼出臺多個項目鼓勵港青赴內地發展,其中“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推出2年多來已覆蓋千余人。
沿夢想的音階拾級而上,香港青年在國家的廣闊舞臺上,越唱越嘹亮。
奮斗的最強音符
有人說奮斗的時光最難忘,24歲的趙偉表示贊同。這名香港工程師將自己的“人生高光”定格在微信頭像上:手握設計圖的他,站在尚未建成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前。
趙偉站在尚未完全建成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前(2021年6月30日攝)。新華社發
這是他2020年入職中國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后參加的第一個項目。以此作為職業生涯的開端,趙偉覺得自己不只收獲了專業經驗:“它代表香港和國家的緊密聯系,參與其中能夠印證我對祖國的感情?!?/p>
一年多的忙碌工期里,趙偉也為來自內地的文物“打上高光”:他所在的團隊主要負責館內照明系統,每一件文物如今都在他們調試的燈光下向游客展現著中國文化的魅力。
目前常駐珠海的趙偉,和內地同事配合,將香港高標準的施工規范和內地高效率的工作流程在更多工程項目中結合起來。
努力拼搏的“獅子山精神”在祖國大地上,有了新的時代注腳。
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文化傳承……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各領域都可見蓬勃的香江青春力量:“創客”詹培勛研發出無人碼頭導航系統技術,協助廣州南沙港建設成大灣區首個無人化碼頭;青年企業家溫偉斌將工廠搬至江西鄉村,十余年來帶動當地200余名村民就業;藝術工作者林穎施一直關注粵劇在海內外的傳播傳承,近期獲評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后計劃將資助投入新的創作和社區教育……
“讓青年對未來抱有盼望,自強不息,在社會盡展所長,繼而貢獻香港、國家以至世界。”這是特區政府2022年底在《青年發展藍圖》中提出的愿景及工作方針。
揮灑的汗水中,香港青年發出鏗鏘的人生強音,與國家的脈搏交織成美妙和弦。
時代的交響樂章
從青年交流活動的參與者到組織者,梁毓偉透過“青春”二字見證了時代的變革。
梁毓偉(左三)在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實習計劃”啟動儀式現場和香港青年合影(6月11日攝)。新華社發
作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梁毓偉始終關注青年工作,而起點則是他少年時的經歷。
那是2000年暑假,16歲的他第一次坐著綠皮火車去內地交流。車程超過30個小時,可因為一路上都在和同行的內地小伙伴聊天,他完全沒有感到辛苦和漫長。
由于這段難忘的回憶,梁毓偉大學畢業后來到內地做生意的同時,開始積極組織香港青年赴內地的交流活動。近年來,他還助力特區政府設計各種青年發展項目。他主導發起的“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劃”,自2015年以來已覆蓋數千人。
“身份不一樣,責任也不一樣了?!绷贺箓フf,“我想提供更多機會、平臺和資源,幫助香港青年樹立國家觀念和世界格局,發現人生的無限可能。”
當代中國青年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香港青年是其中活躍的身影,迎來一系列機遇:國家在港選拔載人航天工程載荷專家、深空探測實驗室歡迎香港青年研究者加入……
今年初,第二批共12名香港特區青年獲國家推送,赴聯合國系統任職。
其中一名成員陳佩琪在行前為自己設定重點:以國家的視野,兼具香港的觸覺,去參與國際組織的運作?!捌诖诼摵蠂暙I香港力量,增強國家在國際組織的代表性,講好香港故事,更講好中國故事。”她說。
青春成長的香江旋律融入民族復興的澎湃樂章,演繹著激蕩人心的時代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