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5月10日電? 題:誰來種好黑土地?——東北三省糧食生產蹲點調研之二
新華社記者姜瀟、馬曉成
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體,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是影響糧食生產的重要因素。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近年來,東北地區面臨農村總人口逐漸減少的挑戰。誰來耕種土地?集約化經營降低成本,農業產業鏈條持續延伸,“新農人”該怎樣發力……黑土地上的耕耘者正發生著“轉身”之變。
“更專業的人做更專業的事”
機聲隆隆、馬達轟鳴,播種、施肥、鎮壓……春播之際,吉林省榆樹市增益農業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免耕播種機,干凈利落地完成了春耕作業。
4月20日,在吉林省公主嶺市秦家屯鎮王家窩堡村,農民向農機中添加肥料。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望著黑黝黝的土地,合作社理事長馬占有信心滿滿:“十幾臺免耕播種機一起上陣,一天就能種近800畝?!?/p>
隨著土地規?;洜I,一批專業農民涌現。
“有的農民一個人就種植了3000多畝,村里的12500畝地,10多個大戶就能種完。”黑龍江省饒河縣饒河村黨支部書記董良臣說。
數據顯示,黑龍江省土地規模經營總面積達到1.47億畝以上,位居全國之首;遼寧省從事糧食產業的合作社,已從十多年前的千余個增長到1.5萬個以上。
土地規模經營帶來了農業種植上的改變。“近年來,農機迭代升級,農民花費大價錢買來的大型農機,還得靠規?;N植才能有用武之地?!焙邶埥○埡涌h農業農村局局長王樹偉說。
“告別了小農業,規模種植降低了成本,社員帶地加入合作社,獲取土地分紅?,F在種地是‘更專業的人做更專業的事’。”吉林省梨樹縣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盧偉說。
“從種到收都由合作社來管”
進城務工,還是留下種地,每個農民都會算一筆自己的賬。
“以往種地一個人至多伺候1公頃土地,從種到收,費力費心,去年我把地托管給合作社,打糧28000斤?!苯衲辏质〉禄菔羞厤忇l農民張啟波打算繼續把自家土地托管給合作社。
“從種到收都由合作社來管,我當‘甩手掌柜’,省下的時間進城打工再賺一份錢。”張啟波說。
近日,盤錦市的農民抓緊時間進行水稻秧苗育苗工作。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這幾年,東北地區的土地、農資價格有所上漲,黑龍江、吉林一些優質土地流轉價格已經突破每公頃18000元。
“按照現在的農資成本算下來,種植起步得200畝以上,有規模效應才能有賺頭。”董良臣說。
普通農戶算小賬,大戶算大賬。
“合作社的利潤在于提高單產、降低成本,我們必須科學種田?!瘪R占有說。
在遼寧省盤錦市,當地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創新發展稻蟹共生種養模式。
“這兩年農資成本有所上漲,純種稻收益低,養蟹每畝可以凈賺500元左右,一出一進收入還算可觀,要讓農民有利可賺?!北P錦市太平凱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凱說。
在黑龍江省博林鑫農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趙寶林看來,要增加收益,還得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價值鏈。
“我們在國內多地開設了慶安味道農產品美食體驗店,打通消費市場,帶動農民進一步增收。米糠糖、米凍、米香地瓜條……店里銷售十幾種美食,‘慶安味道’遍地飄香?!壁w寶林說。
“每一步都需要與新技術、新方法接軌”
“許多年輕人離開農村,現在種地的人年齡多在50歲左右,等我們老了誰來種地?”農忙休息時,吉林省公主嶺市東興隆農機作業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振軍有自己的心事。
4月8日,在位于黑龍江省北安市的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區一處農田,農業技術員在監測施肥作業質量。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近年來,東北農村總人口逐漸減少,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提升。黑土地誰來種,是一道不得不回答的問題。
“育秧棚室里安裝了各種傳感器,可以對光照強度、空氣溫濕度等指標進行分析,實施遠程智能控制?!苯衲?8歲的北大荒集團黑龍江省閆家崗農場有限公司水旱田負責人田濟南,一畢業就到了農場工作,這幾年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從小農經營到“大農業”帶來的深刻變革。
新型職業農民,在黑土地上應運而生。2022年底,吉林省評選出第二批鄉村振興人才高級職稱獲得者300名,遴選出1700余名初中級職稱獲得者,他們均來自農業生產一線。
“現在種地,僅靠‘老把式’不行了。以后種地就得靠懂技術、懂農業的職業農民。”李振軍說。
“90后”姑娘孟佳寧大學畢業后在北京發展了幾年,2017年毅然回到家鄉吉林省舒蘭市。記者找到她時,她正在自己的實驗室內研究著新產品。
孟佳寧還有另一個身份——自家大米的“帶貨主播”,“從14.9元到168元,價位不等,但總有一款您喜歡,吃舒蘭大米,包您喜歡,喜歡的朋友可以下單,我們送到您家……”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從種植到銷售,從產品研發到對接市場,農業產業化的每一步都需要與新技術、新方法接軌……我覺得現在的農村需要像我一樣熱愛農業的年輕人。我在摸索著前進,有困難,但是也有成就感。”孟佳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