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大省江蘇今年1月至10月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7.4%;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8%,占全部投資比重達44.2%。工業經濟不僅穩步回升,更疊加新要素,呈現新活力。
全面構筑工業發展新基底,著力激活工業轉型新效能,致力培育工業躍升新動力,厚植工業生態新優勢……江蘇正聚焦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多維發力開創工業新前景。
綠色發展:構筑新基底
基于大數據模型的智能系統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實時控制著機械掘進,讓采煤工人從“藍領”變成“白領”……在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設煤礦——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張雙樓煤礦智能調度控制中心,工人只需按下按鈕,煤炭便能由機械自動采運。
資源枯竭了,發展不枯竭。徐礦集團有100多年煤炭開采歷史,信息化改造旨在綠色轉型。徐礦集團黨委書記馮興振說,追求環保減污降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以煤基產業為核心、以開發非煤礦產資源和發展新能源為新增長極,徐礦正由老礦區變身綠色工廠。
這是位于江蘇連云港市灌云縣圩豐鎮洋橋村的漁光互補發電項目(無人機照片,2023年11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不把傳統產業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江蘇聚焦輕工、紡織、冶金、化工、建材、機械加工等重點行業推進改造提升,著力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全面提高產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從事光伏產品出口的昆山天洋新材料有限公司,廠房頂部的分布式光伏分擔著公司用能負荷。在控制中心加裝的電碳表,像計量電能一樣計量用電的碳排放量,以科學制定減排降碳措施。
這是江蘇蘇州市常熟市龍騰特種鋼有限公司碼頭料場屋頂光伏(無人機照片,2023年6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使用綠電正成為工業企業的新需求?!眹W蘇州供電公司營銷業務支持中心副主任曾維英說,受新型工業化綠色發展和國際產業鏈綠色用能要求的影響,蘇州工業企業應用綠色能源意愿強烈。目前,蘇州參與綠電交易的工業企業用戶已達284戶,占比超全省三分之一,綠電綠證交易產業鏈初具規模。
不僅用能轉綠,工業全流程都在推進綠色發展?!笆奈濉逼陂g,江蘇將積極探索建設“近零碳園區(工廠)”和“碳中和工廠”,越來越多的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成為綠色發展標桿。
智造轉型:激活新效能
江蘇蘇州,東方絲綢市場的商戶和絲綢企業主可實時從手機App上追蹤布料印染的進展,不再需要派人到廠盯守,減少了人工支出和布料損耗。通過將設備連上工業互聯網平臺“虹云”,盛虹集團實現了印染流程智慧化,染色一次成功率提升15%,用工減少20%,能耗降低10%。
在西藏昌都的采礦場,一臺挖掘機轉速偏低。數據實時在2700公里外的江蘇徐工挖機智慧服務管理平臺顯示,并自動觸發預警提醒。工作人員遠程編碼刷新程序,5分鐘后,發動機轉速恢復……這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徐工“漢云”上90多萬臺高價值設備的日常維護場景。
智慧化帶來的不僅是效率的提升。在徐工漢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一塊大屏幕實時顯示著全球入網設備、工況、開工時數等……借助工業云,徐工已從一家制造業企業轉型為智能化解決方案服務商。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有關負責人說,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江蘇堅持以數字化轉型作為關鍵支撐,實施“智改數轉網聯”行動,全面提升江蘇產業發展動力。
據統計,每年江蘇僅工信部門就安排不少于12億元專項資金投入支持制造業企業開展“智改數轉網聯”項目建設。目前,江蘇已累計實施“智改數轉網聯”項目約4萬個,一批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和標桿企業正在江蘇多地建設。
產業上云,工業上新。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副院長王曉慶認為,云平臺等數字底座支撐下,江蘇正形成數字化創新生態聚落,引領工業價值的拓展。
創新驅動:培育新動力
江蘇南京,未來網絡小鎮車來車往。坐落于此的紫金山實驗室已開通全球首個基于CENI的廣域確定性網絡,并將試驗設施面向第三方開放,為100余家高校院所、科技企業提供網絡技術和應用創新試驗服務。
這是坐落于江蘇南京的紫金山實驗室展廳入口(2023年7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新網絡正催生新產業。紫金山實驗室相關負責人說,CENI廣域確定性網絡可同時滿足工業生產需求和大模型泛化通用性能提升要求。目前已拓展到全國38個城市,構建了國內第一張基于確定性+RDMA的算力網絡。這些技術有望加快相關產業企業的孵化。
既有基礎性技術攻關,也有關鍵技術“揭榜掛帥”。江蘇系統推進重大技術難題協同攻關,定期編制發布“1650”產業技術難題清單,每年實施50項左右攻關項目,努力突破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技術產品。
在國家電網公司直屬產業單位南瑞集團有限公司自動化設備電磁兼容實驗室,科研人員在進行輻射發射實驗準備工作(2023年7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設在江蘇神馬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國家能源電力絕緣復合材料重點實驗室里,科研人員正潛心研發升級電網外絕緣新材料。應用這些新材料的產品和服務,公司在巴西市場的占有率從2019年的“零”升至2023年的83%。
“點”上重點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鏈”上重點布局建設省級以上制造業創新中心,“面”上著重發揮典型標桿示范作用,引導企業爭創技術創新示范……以企業為創新主體,江蘇著力打造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形成“點-鏈-面”結合三級創新載體,以增強產業韌性和安全水平。
創新才能贏得未來。江蘇布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車聯網、區塊鏈的先導產業區域,豐富的科研載體、活躍的創新氛圍令人印象深刻。全省每年動態發布100個重大應用場景、建設10個左右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正努力瞄準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企業為本:厚植新優勢
AGV小車自動運轉調配物資,產品全流程信息可追溯……在江蘇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過智能化提升的陶瓷膜生產線,年生產能力翻倍,能耗降低23%,良品率提升15%。
在江蘇蘇州一家企業生產車間,AGV小車在搬運物資(2020年9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久吾高科4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負責人黨建兵說,公司能發展到今天既得益于企業不斷創新發展,更得益于政府部門鼎力培育。
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3.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9.8%,現有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萬多家。近三年,江蘇新增近20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覆蓋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重點產業鏈。
在江蘇,梯度培育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中小微企業三類工業主體的相關體系已初步建成。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江蘇每年遴選30家以上省級制造業領航企業,深化訴求反饋“直通車”等工作機制,“一企一策”支持做大做強。同時,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政策信息、技術創新、智改數轉、投資融資、引才育才、市場開拓等六大服務,讓良好發展環境惠及更多企業。
工人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南通通達矽鋼沖壓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忙碌(2023年2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預計到2025年,江蘇將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300家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0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以上,創新型中小企業5萬家以上,為推動新型工業化提供有力支撐。
文字記者:楊紹功、鄭生竹
視頻記者:王洪流、楊紹功、林凱
海報設計:王雅迪
編輯:周文林、鮑菲菲、徐亮、姜子煒、郭潔宇
統籌:方思賢、周詠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