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名副其實的“大國糧倉”,糧食產量連續13年位居全國首位,全國每九碗飯就有一碗來自這里……5月,黑龍江廣袤的黑土地上,處處涌動著耕耘的歡樂和對豐收的向往,人們搶抓農時,播下希望,種下未來。
農業強國,是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新理念、新思維加持,低碳農業助力打造“綠色天堂”、智慧農業讓種地變得越來越輕松、“新農人”在沃野縱橫馳騁、多種經營模式讓小農戶得以“攀親”大農業……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調種植方式 低碳春耕書寫更多“優糧”答卷
在位于五常市的黑龍江省秸樂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水稻秸稈堆成了一座座小山。這里的秸稈經過粉碎、攪拌、篩選、發酵、熱磨等多道工序后,變成了僅有1毫米多長的秸稈纖維素,用于生產有機地膜、水稻育秧盤、育苗缽等產品。
公司董事長王宏說,秸稈制漿技術的核心是“原湯化原食”,通過對水稻秸稈進行多元利用,從稻草秸稈提取纖維紙漿,生產出有機地膜、秸稈酵素營養液等產品。一根稻草完全實現了從土地中來,到土地中去。
在離生產車間不遠處的溫室大棚內,一株株豆角秧苗從有機地膜中鉆出頭來,枝條順著搭建的架子向上攀爬。這間暖意融融的棚室內還種植有白菜、蘿卜等多種農作物。
“這種地膜功能可不少,能抑制雜草生長、保墑,兩個月內自動降解,以肥料的形式融入泥土,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蓖鹾暾f,在水稻插秧前,只需在水田里鋪上一層地膜,透過地膜插秧即可。
“這間溫室大棚是我們的‘樣板間’,其中組合使用了秸稈有機地膜和秸稈酵素營養液,客戶可以來感受我們產品的功效,再決定是否選用?!蓖鹾暾f。
五常市是中國優質稻米主產區,年產優質五常大米14億斤。在整地階段,記者在當地一處稻田看到,拖拉機載著幾個藍色的塑料桶在田間緩緩前行,一桶桶棕褐色的酵素營養液隨即被拋灑在田間,在插秧前起到肥田除草的作用。
經過8年試驗和推廣,秸樂公司迎來了“大單”,與五常市一家大米企業達成合作,為對方所種植的1萬畝“稻花香”水稻提供秸稈有機地膜和秸稈酵素營養液產品,助力在“中國優質稻米之鄉”產出更高品質的大米。
設立在北大荒集團紅星農場有限公司的親民有機專屬種植基地,已經完成了春整地工作,肥沃的黑土地生機勃勃、靜待耕種。
“再有一個月左右,白菜就能播種了。我們種的白菜,農藥、化肥都不用,是真正的有機白菜,吃起來和小時候的一個味兒?!北贝蠡挠H民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霞告訴記者。
李霞說,有機專屬種植基地嚴格按生產流程規范種植,禁止使用農藥、化肥,只使用認證的有機肥和生物菌劑,還建設了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最大限度保障了原料的安全和優質。
“在種植過程中,我們組織機車、人力對有機白菜進行除草、生物防蟲防病等作業,為作物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崩钕颊f,好原料是生產優質有機酸菜的關鍵,他們堅持高標準種植管理有機作物,從源頭把控產品質量。
在有機酸菜的加工車間,一派忙碌景象。“我們使用直徑4.5米、高6米的不銹鋼罐體來腌制酸菜,單罐能腌出60噸酸菜。”北大荒親民有機食品有限公司酸菜分公司經理徐峰松說,白菜經過嚴格的入廠檢驗,噴淋清洗后,人工去除老幫和老根,腌制45天左右便可銷售。
“隨著公司品牌推廣力度不斷增加,產品品類也不斷豐富,從最初的單一產品有機酸菜,拓展到現在的有機酸菜、有機面粉、有機掛面、有機豆醬、有機雜糧五大類近百種產品。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7億元?!崩钕颊f。
今年,黑龍江省糧食作物目標播種面積為21900萬畝,其中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預計達到9400萬畝。截至5月9日,黑龍江省旱田農作物已播12739.6萬畝。
插科技翅膀 智慧春耕讓種地變得越來越輕松
5月初,黑龍江墾區水田泡田整地正酣。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有限公司,農業服務中心主管劉建國一早就來到地頭。
他拿出手機輕輕一點,地里一臺“大家伙”迅速開動起來。直行、轉彎、掉頭,動作連續、干凈利落,“大家伙”走過之處,黑土和水均勻地摻混在一起,水田變得平整,微風吹過,水面波光粼粼。
“它配備了北斗衛星自動導航駕駛系統,通過5G網絡傳輸,可實現一鍵操控、無人作業?!眲⒔▏f,這臺“大家伙”叫無人攪漿平地機。有了它,攪漿作業可以解放雙手,相較于傳統駕駛,既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還能讓作業更標準、增加糧食產量。
“通過無人攪漿機作業的水田,平整度高低差在正負3厘米之內,可達到寸水不漏泥的狀態,確保秧苗成活率?!眲⒔▏f,每臺無人攪漿機至少節省兩名工人,解決農忙時節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近年來,七星農場有限公司開發了智能管控平臺和無人農場管理系統,目前已建成百畝試驗區、千畝示范區和萬畝推廣區,輻射智慧農業種植區50萬畝。
2022年,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實現水旱田耕種管收少人、無人化作業達851.56萬畝,集成推廣應用具有前瞻性、引領性的農業創新技術22項,實現畝均降本增效150元左右。
從十幾馬力小型拖拉機滿地跑到數百馬力的大型拖拉機大行其道,再到如今的智慧農業,這不單純是耕作手段的簡單變化,更是農業生產力水平不斷升級的體現。
記者來到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國家區域性水稻良種繁育基地的“5G育秧大棚”時,水稻秧苗已經長至三葉一心,只要天氣合適就可以進行插秧作業。
“這里有南繁回來的香米原種,還有已經審定使用的香米品種‘綏粳309’。”老農技員盧國臣說。
為確保良種繁育安全,這個基地采用了“大數據5G技術”分析育苗。大棚里配備了智能噴灌系統、全自動控溫棚簾、排風系統和采集溫度、濕度及土壤pH值的測控系統?!斑@些設施設備實時將監測數據傳遞到手機上,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澆水、控溫、放風等方面的管理。”盧國臣說。
在高科技的加持下,種子繁育穿上智能的“外衣”。盧國臣告訴記者,這棟“5G育秧大棚”一共5000多平方米,有效育苗面積4000平方米,可種30多公頃水稻,能產出54萬斤優質香稻良種。
在北大荒集團黑龍江閆家崗農場有限公司的一處稻田旁,記者看到廠商派來的技術人員繆雨清正抱著電腦,調試剛剛安裝好的氣象監測設備?!斑@套設備可以監測風向、風速、雨量、光照強度等信息,通過物聯網傳輸、匯總到平臺,為農場的農業生產提供準確的氣象信息。”繆雨清說。
“以前信息技術還沒有在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也沒有這些智能監測的設備,我們在農場工作就是滿地頭跑?!苯衲?8歲的閆家崗農場水旱田負責人田濟南說,現在農場部署了智能化設備,為種植戶提供更好的田間管理服務。
黑龍江墾區各地充分利用氣溫回升的有利時機,加速規?;裉锔脑?,提升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
不久前,記者在北大荒集團軍川農場有限公司川北管理區格田改造現場看到,大型推土機、北斗衛星平地機、鏟運機等協同作業,減梗、擴池、平地,一氣呵成。
軍川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總經理陳龍介紹,作業中使用了北斗測量儀和RTK定位儀,可以實現高精度定位和高程信息精準平地,一些通過5G和衛星定位技術實現無人作業的大型機械也被廣泛應用,使耕地達到田成方、梗成線的高標準規模格田布局。
“稻田池變大,方便了農機作業,田埂減少還讓有效種植面積增加。”軍川農場有限公司川北管理區種植戶宋勇剛指著身邊一片水田說,這塊地有390畝左右,以前有50多個稻田池,現在改完變成18個稻田池,平均每個約22畝,讓后續的農業生產工作更便利。
轉經營理念 “新農人”逐夢沃野變“興農人”
下得了地、出得了鏡、種得了葡萄、釀得了美酒……在廣袤的黑土地上,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新農人”,他們主動掌握農業新技能,積極擁抱互聯網。
“萬年火山噴發,巖漿順勢流淌,形成了220平方公里的熔巖漫灘,冷卻后形成了火山巖石,又經過風化腐蝕形成了20至40厘米厚的腐殖土?!痹诤邶埥幇彩胁澈f偵瞎俚卮澹驹谥辈ョR頭前,“新農人”陳雨佳向網友介紹當地大米生長的土壤條件。
渤海鎮上官地村是“火山巖稻米之鄉”,得益于獨特的自然環境,這里所產的石板大米也獨具特色。2016年陳雨佳辭掉市里高中體育教師的工作,回到村里和母親一起種水稻、賣大米。
“我們村里的石板田很珍貴,就是黑土地中的大熊貓,村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著它們。”陳雨佳說,只有打造大米品牌,將獨特的石板大米賣上好價格,才能讓村民們一年的辛勞得到應有回報。
從一名教師到種米姑娘的轉變并不容易。穿著靴子走進稻田插秧,與賽道上跑步的暢快感不同,在田里邁開腳都十分困難。而如何打開石板大米銷售渠道、賣出更好的價錢,更是成了擺在陳雨佳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家里用過的電飯鍋就有20多個。”陳雨佳說,她和母親曾背著電飯煲和大米去展會上推銷自家種出的大米,還和村里的年輕人重新設計了大米的包裝,嘗試通過直播拓寬大米的銷路。
“理想總是美好的,曾經以為拍一拍視頻、發一發朋友圈就能將大米賣出去,但實際卻沒那么簡單。”陳雨佳說,只有扛住壓力,不斷嘗試,才能蹚出一條路。
她帶領村民舉辦了插秧節,將城里人邀請到村內的種植基地體驗田間插秧,感受農耕生活。人們可以在插秧之余,喝一喝咖啡,仰望蔚藍的天空,享受鄉間的“慢時光”。
隨著各項推廣活動的舉辦,當地大米的名氣與日俱增。如今陳雨佳的大米專業合作社已經吸引上官地村及周邊村民100余戶自愿入社,石板田有機水稻種植規模從最初的50畝擴大到近2000畝,并吸納附近村屯6000多畝石板田加入了綠色水稻訂單種植。
“村里石板大米和鄉村旅游的產業發展好了,村民日子就會越來越好,增收致富的渠道就多了。”陳雨佳說,今年他們還要在村內打造美食一條街,把大米加工成各種干糧,豐富農產品的品類,提升附加值,讓更多村民從鄉村產業振興中獲益。
在黑龍江,很多“新農人”不僅帶來了新的經營理念,延長了產業鏈條,還賦予了黑土地新的活力。
在雙鴨山市寶山區的青谷酒莊,第三代“少莊主”顧尋走進酒莊的地下酒窖,輕按開關,燈光緩緩亮起,數十個橡木大桶中儲存著酒莊所釀造的白蘭地酒,美酒正在與橡木桶的日夜相伴中獲得風味加成。
“橡木木質細膩,會給酒帶來迷人的金黃顏色,而且還會軟化酒里面的單寧,賦予酒木質的香味?!鳖檶ふf,白蘭地被稱為“時間的朋友”,在橡木桶中靜靜地沉睡,若干年后會給大家帶來驚喜。
顧尋曾在國外留學,也曾在外企工作過。2021年,她選擇回到家里的酒莊釀造葡萄酒,并以“酒農阿尋”為昵稱在短視頻平臺上介紹自家酒莊和所出產的葡萄酒。正如她在視頻中所說,酒莊沒有“996”,只有風景和分明的四季。
酒莊地處小興安嶺南麓,溫暖的風肆意歌唱,千余畝有機葡萄從沉睡中蘇醒?!熬魄f已經有16年歷史了,我們種植的是黑龍江所特有的葡萄品種,是由野生品種馴化而來的,皮厚粒小,保留了自然風味的葡萄能釀出好酒?!鳖檶ふf,他們為釀造的葡萄酒產品打造了“太陽之印”和“DoubleDuck(成雙)”兩個品牌。
“‘成雙’是以家鄉雙鴨山來命名,走年輕個性化路線,采用了傳統香檳的釀造方式,是市面上很少見的紅葡萄起泡酒,口感清爽甜美,就像東北人的性格,熱情而濃烈?!痹谂臄z的短視頻中,顧尋如數家珍般地介紹起酒莊的葡萄酒產品。
“施用農家肥、除草,葡萄的整個生長周期都需精心照料?!鳖檶ふf,每年9月下旬,葡萄園便會開始收獲第一批葡萄。
“春天的鮮活,夏天的甜美,秋天的浪漫還有冬天的濃郁都濃縮在這杯葡萄酒里了?!鳖檶ふf,冬天來臨時,他們會剪掉接近木質化的老藤,新發的芽才能結出更好的果實。一年四季在酒莊內忙碌,也收獲了別樣的風景。
“離開家鄉20多年,我們這群漂泊在外的年輕人,看過五湖四海的群山,看過大千世界的繁華,帶不走也忘不掉的是故鄉的北國風光,所以我選擇回到家鄉,在北緯45度的土地上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鳖檶ふf,她會經營好家里的酒莊,讓美味的葡萄酒為更多人帶來味蕾的享受。
變組織模式 新型托管讓小農戶“攀親”大農業
楊柳抽綠田間忙。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東富鎮正搶抓農時進行玉米播種。站在地頭望去,只見一臺240馬力大型拖拉機牽引著一臺6壟12帶的智能電控播種機正在1.2米寬的大壟上進行雙行播種,另一臺大型拖拉機牽引著全自動液壓鎮壓機工作。
“一天就能種完1200畝,兩天就能把在北林區的托管地塊全部種完?!北贝蠡募瘓F綏化分公司農業發展部副部長吳裝說,這兩臺大型拖拉機都配備了北斗導航系統,還能對播種地塊的壟距、株距等信息進行智能化掌控。
“大機器播種速度快,作業標準高,這比農民自己種強多了?!睎|富鎮東富村黨總支書記徐立君說,這大農機讓人一看心里就高興,這幾天總有村民來地頭看熱鬧,又好奇又興奮。
今年,北大荒集團綏化分公司持續加強墾地融合發展,加大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范圍。北大荒集團綏化分公司區域農服中心、北林區政府、北大荒集團綏棱農場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簽署了2500畝土地托管合作協議,發揮農墾系統作業的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優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黑龍江省撫遠市濃江鄉生德庫村,本是農忙時節,卻有不少村民安心在外地務工。村黨支部書記萬仁軍說,這些變化與北大荒農服集團佳木斯區域農服中心的托管服務密切相關。
去年開始,北大荒農服集團佳木斯區域農服中心在生德庫村開展全程托管業務,農民從種到收都交給區域農服中心,騰出精力搞副業增加收入。今年生德庫村計劃對全村4萬畝耕地全部實行托管。
萬仁軍說,去年有70多戶村民把地交給區域農服中心后,外出務工或被區域農服中心聘為農機手,戶均增收5800多元。“不僅增加收入,還節省開支,去年部分托管地塊農資實現了統供,議價后僅此一項就節省了4萬多元?!?/p>
土地托管后,節約了耕種成本,農民有了更多增收渠道,糧食產量也大幅提升。萬仁軍說,托管地塊一改以往六七十厘米寬的小壟,全部采取大壟密植技術,平均增產15%。先進的種植技術帶來實實在在的增收,村民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
面對農村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北大荒集團提出在黑龍江省打造100個示范點,使水稻、玉米和大豆平均畝產提高100斤、托管面積達到1000萬畝、平均畝產達到1000斤,即“雙百雙千”工程,生德庫村就是示范點之一。
在黑龍江省樺川縣蘇家店鎮,新勝村村民劉少良去年也把地交給北大荒農服集團佳木斯區域農服中心托管?!耙酝蠖巩€產只有300斤上下,去年達到了470斤,今年還得托管。地種得好,多打糧食?!彼χf,如果把地流轉出去,只能獲得流轉效益,托管地塊的經營權還在自己手中,自己還能享受賣糧的效益。與流轉相比,土地托管讓自己有了更多增收空間。
金戈鐵馬齊上陣,萬象“耕”新播種忙。在黑龍江省望奎縣蓮花鎮寬四村大豆種植地塊內,大型機械正在進行連片播種。如今,大馬力機車代替了被稱為“螞蚱”的十幾馬力小型機車,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模式也被土地托管集約化經營模式所替代。寬四村有耕地2.85萬畝,目前已有1.6萬畝實現了連片托管。
寬四村黨總支書記劉振國介紹,寬四村土地托管的不同之處在于,全村托管地塊,由全體被托管地塊村民表決決定種植結構,按照每種農作物種植比例給被托管地塊村民分配種糧收益。“打破了小農戶之間的地塊界線,村民只知道自己有多少地,應該分多少錢,不用在意分到手的收益究竟是哪塊地產出的糧食賣來的,達到農戶增收,村集體積累增長的雙贏局面?!眲⒄駠f。
“去年我們村托管地塊大豆平均畝產達到430斤,比前年多了至少70斤?!眲⒄駠f,以前村里種大豆用的都是65厘米的小壟,每家都十畝八畝的,大型農機具根本用不上,去年開始托管地塊都利用大農機進行了深翻,采用110到120厘米寬的大壟,透氣、抗澇、保墑,最好的地塊畝產能達到450斤,“現在每天能播種1200畝,很快就能完成全部播種?!保ㄓ浾吖芙?、黃騰、孫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