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 題:“去風險”去的是中國機遇——警惕“去風險”的話術陷阱系列評論之四
新華社記者 樊宇
近期,美國一些政客把“脫鉤斷鏈”改頭換面,炮制出“去風險”論調。這樣的“去風險”拗不過市場規律,割不斷產業經脈,更撼動不了中國昂揚奔涌的現代化進程,改變不了中國與世界深度交融的發展格局。
對華“去風險”的偽命題,阻滯不了中國自主發展、開拓進取的步伐。壓力和挑戰面前,中國經濟延續恢復態勢,產業升級持續推進。國產大飛機C919完成商業首飛,一季度汽車出口量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一……高技術制造業持續較快增長,有力支撐著中國經濟平穩運行。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成就,成為各大外媒關注焦點。《日本經濟新聞》注意到,5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分產品來看,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7.3%,其中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增長超過四成,繼續保持強勁勢頭?!伴L期以來,中國一直在培育森林?!蓖饷竭@樣形容中國的創新生態。
中國經濟在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后,二季度延續恢復態勢。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5%,經濟向上之“形”持續鞏固,向好之“勢”有了更多支撐。中國以結構改善、動能優化的高質量發展不斷開拓中外互利合作新空間。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提升,經濟增長由去年以工業推動為主,轉為服務業和工業共同推動。不久前閉幕的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四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吸引約1500名人士參會,其中半數來自海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對此表示,外方嘉賓參會積極,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世界經濟復蘇乏力背景下,中國經濟仍然保持比較穩健、強勁的增速。很顯然,對華“去風險”論調撼動不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大勢。
以“去風險”之名行“脫鉤”之實,割不斷全球化進程中中國與世界形成的深度聯結。“去風險論”把正常的經貿往來夸大為對中國“過度依賴”,并把相互依存與不安全畫等號。殊不知,全球產業鏈網絡的形成和發展,是市場規律和企業行為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制造業第一大國,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已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世界處于變化之中,產業鏈加速調整,但中國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就在美方政客鼓噪對華“去風險”之際,外國企業高管掀起了訪華熱潮。密集的投資動作,彰顯出大型跨國公司對于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今年1至5月,法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實際對華投資同比顯著增長,中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超過1.85萬家,同比增長38.3%。對于企業來說,今天的中國有著龐大且活躍的市場,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配套體系以及不斷增強的研發創新能力,不僅是生產基地、巨大市場,更是戰略要地和創新源泉。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撰文指出,西方企業利益與政府利益的沖突,減少對中國依賴的難度和成本,這都是“去風險”論面臨的突出問題。
以“去風險”之名行“脫鉤”之實,遮蔽不了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所蘊含的巨大發展引力。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中國作為全球產業鏈穩定之錨、國際金融安全避風港、跨國投資的優選地,不斷以自身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眾多國家積極響應,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有力推動了營商環境的改善。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伊維拉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將有助于更多國家分享增長的紅利。
是風險還是機遇,世人自有公斷。中國已連續14年穩居非洲最大貿易伙伴國。近日舉行的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上,參展商數量較上屆增長70%。數以千計的中非企業通過博覽會這道“連心橋”,實現“雙向奔赴”。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報道說,對于尋找新出口市場的非洲政府和企業來說,中國似乎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事實充分證明,中國經濟無懼風浪襲擾,始終是世界經濟重要穩定力量。企圖把中國同“風險”畫上等號,以“去風險”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這樣的“去風險”才是最大風險。